從網絡出生的那天開始,這個虛擬的世界就開始備受人們的寵愛,大家可以在不暴露自我身份的情況下在網絡上“肆意妄為”。生活中需要顧及的情面、需要維護的人際,在因特網上都不復存在。微博界第一爆料神帖“我的前任是極品”橫空出世3個月吸引190多萬名“信眾”。之后,砸掛同事的,揭短老板的,吐槽追求者的,爆料采訪對象的吐槽微博也跟著一起火起來。說者一吐為快,觀者哈哈一樂,全民進入娛樂大吐槽時間。
“吐槽”而已 不必當真
娛樂策劃人、娛評人“湘人李”
關于“極品”吐槽,一個方便安全的吐槽平臺必不可少,微博的出現自然是給予了吐糟最好的生長土壤。吐槽簡單明了,直奔主題,內容好玩,有很大的賣點,幾十字上百字就很容易說清楚。在博客時代,吐槽幾乎是很難的,即使在論壇,吐槽也很難,因為大家沒有那個意識,也沒有那么方便傳播。
“極品”一類的人物或者事情,應該歷朝歷代都有,只是現在有“井噴”的架勢。這一切都源于社交平臺,大家需要根據社交平臺的特點來總結生活,在這個平臺上找到一些海量式溝通的樂趣。有關“極品”的內容,無疑是生活中很有個案的事情,因而顯得新奇、新鮮、新穎等,它就有被發(fā)掘并加以傳播的可能性。
微博是“自媒體”,每個人都可以扮演這類角色,且在原則上,微博是“無門檻”的媒體資源,每個人都有可能遇到令人稱奇的事情,所以只要識字的人,就可以在這個媒體平臺上說這些事情。有些極品的例子,我覺是可以給人一些反思,但更多的只能當做一種“樂子”。記者接觸的人多,而且被采訪者要是沒有一點個性,似乎也不會成為被采訪的對象,因此只要在社交上出現問題,自然就會被鄙薄。而像“我的前任是極品”、前男友、女友是極品,這些都是帶有情緒吐槽的,我個人認為一個巴掌拍不響,被吐槽的對象是極品,有可能吐槽者也是極品呢。
“極品”現象是微博作為自媒體的一種狂歡,也不排除策劃人員有刻意的“導向”可能。有些“極品”的賬號,也許是營銷微博賬號。統(tǒng)而言之,極品吐槽,事情好玩,不必當真,也許過一段時間,這些賬號就會冷淡下去,那時新的熱點又會被制造出來。
“極品”吐槽吐出什么?
社會學與社會心理學學者,知名雜文家 陳倉
最近,以“我的前任是極品”為主的網上“全民吐槽”事件,驟然成為目下最熱點的網絡公共事件,吐槽者困惑無明,娛樂者好奇圍觀,圍觀者難明真相。如果換位思考,推己及人,從微觀到宏觀去觀察吐槽文字披露的真相,從中體察世道人心,不難看出,“極品”吐槽吐出了我們這個時代的種種隱衷。
從文本看,“我的前任是極品”屬于“私信體”,其中暴露的真相、真情、隱私、隱情是不便公開講,又不得不講,無處傾訴,只好訴諸網絡,自我療傷的心曲。這是網絡時代的網友們從“日記自我傾訴”向“網絡自我傾訴”的一個形式的轉變。網友們無處話凄涼,無處訴衷腸,只好訴諸網絡。
從話頭、語境、情景、心態(tài)和情態(tài)看網友們的言行模式,自己有話不好好說,別人有話不好好聽,各執(zhí)一詞,雞同鴨講;彼此不知己,缺乏自知之明,卻要求別人知己,彼此不理解,缺乏知人之明,卻要求別人理解自己,認可自己;雙方急于表達,無心傾聽,缺乏聽話的耐心,更缺乏知人識人和與人溝通的能力。這種狀況是一個普遍的現實問題,也是國民性問題的歷史性遺傳病。從族群人格角度看,這種狀態(tài)是自我認知障礙癥、邊緣人格障礙癥、強迫與被強迫人格等種種問題的綜合征。值得所有人自警自省自察,自我觀照。無論在二人世界里,還是在群體生活中,人際溝通非常重要。
從“極品”話題的目標和焦點看,我們這個時代的溫飽問題已經解決,然后,精神安頓問題成為最大的問題,精神困境成為這個時代最大的難題。從網友們的愛與哀愁中不難看出,對個人來說,國計民生等宏大敘事不是最大、最難、最糾結的傷與痛,男人難以安身立命,女人難以委身而活,這個看起來世俗,想起來庸俗,說起來瑣碎的難題才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嚴峻的問題。
吐槽別人的同時先好好看看自己
資深娛樂記者 羅小左
要說極品的采訪對象,本人跨越人事、社會、體育、娛樂多領域采訪多年,領教到的算是不少。遲到大王這種類型屢見不鮮,經常置記者于不顧遲到三四個小時不在話下。還有一類是擅長教育記者:你這個問題太不專業(yè)了,你們領導是怎么教你的?等等不一而足。不過,被采訪者往往是記者的一面鏡子,當記者用一種成熟、專業(yè)的態(tài)度面對對方時,提出的每一個問題都是做過功課問到人家心坎里的話,我想人心都是肉長的,采訪者和被采訪者之間的關系肯定是越來越和諧的。
記者本身就是一個品牌,既背負著報社的品牌,也承擔著自己的口碑。如今新聞這個行業(yè)門檻越來越低,說實話,這個工作也的確不用有多少淵博的知識,肯苦干愿付出,就能成為一個不錯的記者。但是,這個過程中也就出現了一些極品的記者,跑場專業(yè)戶就不說啦,很多次采訪聽到一些記者很弱智的問題我也很崩潰,顯然是啥功課都沒做就上場了。只有好問題才能逼出好答案,如果只有這點水平,那如何讓被采訪者心服口服,成為一個讓你能滿足的采訪對象。每個行業(yè)每個領域,都會有其極品或非極品。說到底,就是一個專業(yè)度的體現和品德的高下。我倒是想說,大家互相多點寬容才是正解,或許某一天你的采訪對象正遇到什么糟心事兒,接受你采訪時就表現得不盡如人意;說不定某一天你在采訪的路上遇到些狀況,約好的采訪就遲到了……這不是找理由,而是提倡用一種好心態(tài)來面對每件事每個人,吐槽這種事兒適可而止也就罷了。
吐槽“極品”的自我滿足
微博達人 馬想斌
自從“我的前任是極品”在微博上走紅之后,“極品”系列就如同土豆一樣在微博上遍地生長。
有人評價這種“極品系列”的吐槽時說,這不過是懷恨舊愛的一種表現。這個說法自然可以適用于“我的前任是極品”,但對“我的采訪對象是極品”和“我認識的記者是極品”又不相符。如果要尋找極品走紅的共通之處,那就只有兩個字“吐槽”。對于那些通過“私信爆料”的人來說,“極品”系列的自然推出,成為一種非常穩(wěn)妥的“吐槽”平臺,既可以訴說自己心中的不滿,又可以發(fā)泄壓抑很久的情緒,還能保護發(fā)泄者的真實身份。畢竟,屈原杜甫元芳都被我們戲耍過,更何況前任與采訪對象呢?
記得美國傳播學學者波茲曼在其著作《娛樂至死》里說,“這是一個沒有連續(xù)性沒有意義的世界。一個不需要我們也不允許我們做任何事的世界,一個像孩子們玩的躲貓貓的游戲那樣,完全獨立閉塞的世界,但和躲貓貓一樣,也是其樂無窮的。”也許大家不需要思考所謂意義的東西,追求的只是一種對于信息把握的快感,而這類快感來源于“窺私欲”。
這個時代很寂寞,我們還有點無聊。極品的段子,不過是這一特征的溫涼性表達,我們通過吐槽與窺測這種自我滿足與自我娛樂的方式,植入自己的價值判斷和生活經驗,解構著社會現實帶給我們的壓力。這種擁有安全感的吐槽與窺測,能夠讓我們在生活的快節(jié)奏中停歇片刻,有時間來卸掉心理和現實的重負。這也就是微博上為何總有那么多人吐槽,同時又有比吐槽更多的人來欣賞吐槽的原因。
誰沒有過前任?誰沒有過偶像?誰身邊的朋友會是完美無缺的?那些微博上的極品,怎么就跟自己相識的某某那么像呢?實際上,我們每一個人身邊都住著一個“極品”,有時這個“極品”出現在別人吐槽極品的段子里,有時出現在自己欣賞別人吐槽段子時的聯(lián)想中。只是在這個過程中,那些“極品”的段子,毀了我們的“三觀”,毀了我們的舊愛,毀了我們的偶像。前任已不再是那一縷割舍不斷的鄉(xiāng)愁,記者也有很傻很天真的時候,曾經在媒體上被光環(huán)照耀的偶像,也有極品的出人意料的時候。
(責任編輯:鄭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