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2015年央視的開年大戲,諜戰(zhàn)劇《鋒刃》仿佛特別招惹輿論界的“寵愛”,當然,這里面很多的聲音都是從各個角度對該劇百般的發(fā)難與批評。有著導演與編劇雙重身份的劉譽擔負了不小的壓力,而身為主演的黃渤也禁受了難得一見的炮轟。然而,在大眾的眼里這個越發(fā)顯得復雜的局面卻并不存在,穩(wěn)步走高的收視率似乎已能說明很多的問題,尤其是在多家媒體反饋回來的新劇熱劇的滿意度調查中,《鋒刃》均都被推至三甲以內,由此可見,媒體輿論與觀眾口碑顯然在搞對立,劃出了一道涇渭分明的評判紅線,各有各的說法,所以在這一系列怪象之間我們不妨深層次地對其做些剖析,看看到底是怎樣的因素促成這種局面的發(fā)生。
在搞到隨劇集一并發(fā)行的同名小說后,與央視每日播出的版本做了一些參照,覺得兩者差異化不大,幾乎沒有經歷太大的戲劇調整。想一想,這可能與劉譽身兼小說作者、編劇、導演等多重身份有關,對劇作的呈現度力求完整,不愿輕易舍棄任何枝蔓,所以這部《鋒刃》的整體篇幅與每一處細節(jié)幾乎都貫穿著“作者”的身影。小說的敘事是有著低調開場并快速鋪墊氛圍的特質,是沿著幾宗簡單的暗殺事件逐漸打開對峙局面的,而電視劇也是如此,所以,兩者都有著“慢熱”的特質,打打殺殺的戲份僅僅做了過場,真正引人入勝的部分基本都在中段展開,令天津衛(wèi)的情報戰(zhàn)線形成由日本陸軍、汪偽、中統(tǒng)軍統(tǒng)、中共所構建起的亂局,相互鉗制又相互利用,將一輪輪的生死角逐向一個高峰不斷推動。
我想,會有一部分人僅僅只看了前幾集的開局便草草形成了意見,因為過于緊湊的鋪陳與交代彷如讓《鋒刃》的諜戰(zhàn)訊息早早都泄了底,喪失了懸疑色彩。但其實,劉譽并沒有像圈內大多數電視劇導演那樣只憑“前五集做局,中十五集亂戰(zhàn),后二十五集注水……”的簡單模式經營戲劇,而是把工夫都花在了中段與后段的矛盾格局變化上,這樣的創(chuàng)作很新奇,同樣也一反傳統(tǒng)。在《鋒刃》的前幾集中,大家只看到了早早扯下面紗的貓和老鼠,覺得只是武田弘一出現后如何把沈西林給揪出來了,這中間經歷什么波折死掉多少人便只看導演的心情好壞。然而,中段部分,劉譽不把精力放在這貓鼠游戲的殺伐上,而是大肆鋪開了情感線,讓一系列原本與諜戰(zhàn)不相干的的人也都加入了這越顯龐雜的斗爭格局,發(fā)揮出至關重要的推動作用。
武田弘一、老譚、韓培均這三位老特工早年的同學之誼,在構建全劇劇情延展的過程被格外強調,相互之間的了解與洞悉,讓鋪設迷局的難度明顯加大,這里面氛圍復雜的程度是遠遠大于沈西林所處的洋行、偽情報站和喜樂門歌舞廳的。而身為中統(tǒng)元老的老譚對中共黨員韓培均之子韓子生的培養(yǎng),則把全劇的情感基因串系起來形成一股看似復雜,充滿矛盾卻又簡單平實的力量,令整個戲劇在你爭我斗的諜戰(zhàn)氛圍下生化出一種無人可繞開的“人情”。韓培均的死與武田弘一的追捕,令老譚這一代人的“人情”在戰(zhàn)爭的大環(huán)境下徹底淪滅,但他卻未忘在韓子生身上種下自己內心的火種,令這種“人情”能薪火相傳,能在未來改觀這種泯滅的人生。
沈西林這個人物受限于其獨特的個性與身份,自始至終都顯得高度克制,連一點點情感表達的契機都難以找到,所以乍一看起來是極不可愛的。所以,他就像是一臺機器,有著固定的程序,高效運轉而且也不易出錯,唯有到最終的時候方能得到一個集中的釋放。黃渤在選擇這個角色時,想必是想借此轉型,抹掉觀眾們以往對他過于強調外在而忽視內心戲的觀感,做一次隱忍的實踐,然而,這難免就激起很多人的逆反心理為之喝倒彩了??缮蛭髁诌@個人物真正精彩的地方,其實就是這種言不由衷的雙面感,也正是小說、劇本、劇中這幾方面的重點要求。他平日里的表現皆是做戲,真正留給自己表達情愫的空間微乎其微,所以每一次親眼看到生離死別的場面時,都像是在對他施予一次精神摧毀。小說對沈西林最強烈的靈魂闡釋便在于他因特殊的身份與任務而逐漸失去自我情感的表達,他人生最大的悲劇也正是如此,直至死亡也沒法令自己真正獲得解脫,這個經歷,其實正如隱蔽大半生的老譚一樣,兩個人除了身份立場的不同,在人生掙扎的層面是別無二致的,劉譽像是把他們當作了各自面向對方的鏡子,折射的都是自己的人生,一個在回溯自己的過去,一個在映射自己的將來,是殊途同歸的。
老譚與沈西林,終將都要在這個撲朔迷離的貓鼠游戲中犧牲的,因為那畢竟僅是肉體的離去,在精神層面兩人可能早在某年某月的某一日做了訣別了。老譚對韓子生的培養(yǎng),其實是在彌補自己這么多年來在情感方面沒法寬釋的遺憾,就像是在交代自己的后事一樣,令自己走得能有所慰籍。而沈西林對莫燕萍也同樣如此,他想讓對方在這個血雨腥風的大環(huán)境下更好的活下去,帶著那份對自己的怨憤與諒解,以及那如焰火一樣璀璨的理想傳遞吧。所以說,整部劇真正有趣的人物設計其實正是老譚與沈西林,兩人雖說勾連不大,但命運層面卻是一脈相承的,有因果的淵源。
從戲劇表現而言,黃渤在此次《鋒刃》中是中規(guī)中矩沒法指摘太多的,可是這沒法涂抹掉他歷來在輿論界以及廣大觀眾心目中的恒久印象。沒了外在表現,沒了俏皮搗蛋,沒了那股子“渾勁兒”,單單靠隱忍克制的諜戰(zhàn)劇角色很難讓人在第一時間買賬,所以,沒了耐心的圈內外同仁們便競相對他施予惡言惡語了,而《鋒刃》也同樣因此而被退至風口浪尖上被責難。但是,耐心把劇看下來,也耐心把心境放平靜,我們是否會意識到這已經是一種一葉障目式的偏執(zhí)表達呢。
首先,黃渤在《鋒刃》中對沈西林這個人物的塑造算是成功的,相對于傳統(tǒng)諜戰(zhàn)角色來講很有新意,內心表達與細節(jié)方面都有兼顧,偶爾動起武來爆發(fā)力也很充足。失勢的地方只在于而今他身負“五十億影帝”的光環(huán),大眾與媒體對他的期望值已經遠超對一位青年藝人的所有想象,想當然的覺得這樣的人物一出鏡就該是驚天地、泣鬼神的,必須得奪人眼球艷光四射,而這些訴求與沈西林這隱忍克制的“商人”有些相去甚遠。但是,這就是戲劇,黃渤必須得收起棱角來做戲,而沈西林這個人物就是要在平凡中憑心發(fā)力,否則便不再是諜戰(zhàn)劇反而是武俠片了。此間,我們必須得認清一點,黃渤能夠接受這類角色的挑戰(zhàn),已說明他是一個對自己有著很高要求的演員,不甘躺在固有光環(huán)上吃老本,也不甘只做喜劇影視的提線木偶。他的實踐,說明他已經開始把“五十億影帝”這個稱號當作了一種負擔,要殺出重圍重新尋求一個契機,而今的沈西林已算是幫他實現了這個目的。而我想觀眾們與輿論界也應該扭轉姿態(tài),也不能再以小人物、草根英雄、喜劇天王這類固有印象去看待他,他是個職業(yè)演員,能把“高富帥”們把持的事兒同樣經營得很地道。
其次,話題仍舊落回到《鋒刃》全劇,我建議大家能有始有終地把全劇看完再說話,不要陷入到前一階段劇集所營造的諜戰(zhàn)誤區(qū)當中去,《鋒刃》真正的創(chuàng)作亮點在于寫情,而非寫戰(zhàn),個人情感所牽系起的群體命運乃至于整個特定時代的大情懷才是編與導兩層面要去重點表達的。依照諜戰(zhàn)劇的創(chuàng)作指標來看,劉譽已經做了一次格外優(yōu)異的氛圍營造方面的實踐,在小小的天津衛(wèi)設計了一個由日、偽、國、共四大陣營五大勢力所擰結的復雜迷局,而其間還參雜進去一些如英美等國際情報機構的外界元素,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鉗制也相互蠶食,所以很具敘事挑戰(zhàn)性。更何況,這是兩代甚至是三代諜報人員的傳承,集歷史恩怨與舊時情感等多重影響,單憑一兩個章節(jié)很難咀嚼出其中的妙處,越到后段越能顯現出真正意義上的創(chuàng)作火候,還是很夠斤兩的。
最后,對仍舊難以入戲或是仍對整個《鋒刃》持有戒心的人們傳授一個通關秘籍,那就是忘掉黃渤,是忘掉那個身負著“五十億影帝”光環(huán)的黃渤,也忘掉那個平素只給我們“草根小人物”觀感的黃渤,只在沈西林這個跨界BOSS的導引下走進劇中那看似繁華錦繡的花花世界,去品鑒幾代諜報人員的五味人生,那樣,你方能感受到跌宕起伏的精彩篇章,也會有了格外不同的戲劇收獲。